艺术中国

“侨”首以盼,对话千年大秦

“侨”首以盼,对话千年大秦

时间:   2025-07-26 15:39    |   来源:    大众教育网
主页 > 滚动 > > >

  “侨”首以盼,对话千年大秦

  ——“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

  前言:他们在一尊尊沉默的陶俑、一件件璀璨的青铜重器前驻足,目光所及,并非黄土残阳的苍凉,而是穿越两千年时空直抵眼前的磅礴军阵——这是一场注定镌刻于生命记忆中的文明叩访。

  7月25日,骄阳似火却丝毫未减海外华裔青少年们探索中华文明源流的热情。来自9个国家的“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陕西营的营员们,走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启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文化寻根之旅。

  军阵恢弘,少年心潮激荡

  踏入兵马俑一号坑展厅,六千余尊陶俑组成的庞大地下军团骤然展开,其磅礴的气势、严整的布局,令营员们深受震撼。有营员忍不住惊叹道:“以前只在课本和图片上看到过兵马俑,今天亲眼见到才真正感受到震撼!”少年们或拿出手机记录下这壮观的景象,或凝神细观陶俑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和精妙的铠甲纹饰,试图解读两千年前秦人的精神世界。

  .

  移步至二号坑,营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更深入地了解到秦军高超的军事智慧。这里展现了弩兵、骑兵、车兵、步兵等多兵种混合编队的战术布局。骑兵俑鞍辔俨然,弩兵俑蓄势待发,各兵种协同布阵的智慧清晰可辨。“原来古代的军队也能这么完备!”营员们兴奋地比划着兵俑的姿态,泥土之下沉睡的秦帝国荣光,此刻在年轻血脉中激起强烈共鸣。

  青铜冠冕,匠心辉映眼眸

  下午,营员们来到骊山园,重点参观了铜车马博物馆。被誉为“青铜之冠”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以其巧夺天工的技艺、精美绝伦的细节和恢弘的气势,再次征服了所有远道而来的参观者。

  “铜车马上的伞盖可以自由开合、灵活调节角度,伞座内部发现了类似齿轮的青铜构件,其设计之精妙,即便以今天的眼光看也极为先进。”讲解员深入浅出的为营员们介绍到。大家围聚在展柜前,仔细端详着这组稀世珍宝,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巧夺天工的设计出自秦代工匠之手,铜车马周身彩绘纹饰历经千年仍依稀可辨,其毫发毕现的精湛技艺,正是“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绝佳写照。

  “复活”碎片,挥指续作秦章

  最令营员心潮澎湃的环节,莫过于亲手“复活”兵马俑。在陶片修复体验课上,营员们化身“小小文物修复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使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比对、拼合、粘接。修复室内气氛专注而肃静,只闻工具轻碰陶片的细微声响。

  当一件件微型陶俑在手中逐渐完整,营员们兴奋地互相展示自己的成果。“这个体验太棒了!让我深刻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的不易与伟大。”对大家来说,这不仅仅是陶片的拼合,更像是在尝试触碰一段凝固的历史,去理解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背后凝聚着的心血和汗水。

  驼铃回响,丝路精神沁润

  夜幕垂落,华夏文旅大剧院内《驼铃传奇》实景演出磅礴启幕。270度旋转舞台将营员瞬间卷入大漠风烟。驼队穿越飞沙走石、狼群环伺,僧人西行矢志不渝,异域商旅踏浪东来……逼真的舞台效果,让营员们身临其境。

  当驼队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满载异域珍宝和文化回到长安,丝路精神在壮美的场景和动人的音乐中得到升华。有营员在演出结束后依然心潮澎湃的道:“以前只知道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商贸通道。今晚的演出让我认识到它更是一条用勇气甚至生命铺就的文明交流之路。”此刻,“驼铃悠悠”不再是史册上遥远的符号,而成为血脉中可感可知的精神图腾。

  当骊山园最后一缕夕照掠过山顶,当《驼铃传奇》的铃声渐渐融入夜色,这群跨越山海而来的少年通过亲身体验,更加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所谓寻根,不再只是地理坐标的抵达,更是在铜车马载不动的乡愁里,在秦俑阵列的无声军令中,辨清自己从何处来,又将铭记何物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