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6岁女孩的“日程表”曝光惊呆网友:社会正在惩罚为孩子“掏心掏肺”的父母

6岁女孩的“日程表”曝光惊呆网友:社会正在惩罚为孩子“掏心掏肺”的父母

时间:   2020-11-12 15:56    |   来源:    未知
主页 > 学前 > > >

文 | 阿哩

最近杭州6岁女童的“日程表”刷爆网络,让很多网友惊讶之余,忍不住感叹,“一个6岁的小姑娘,日程比我们成年人还要忙碌!”

根据这份“日程表”上的信息显示,女童至少报名了10个补习班,从画画到舞蹈,再到模特学习,样样都没落下。

母亲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就只有这么一个姑娘,自然希望能够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尽管家庭并不是富裕,依旧愿意为女儿重金“补习”。

不仅如此,除了孩子的兴趣班和补习班,妈妈连女儿的交友都要控制,她说,“希望孩子能交上优质的朋友。”所以在孩子的生日会上,只会邀请那些她精心挑选了认为女儿“值得交往的朋友”。

但是,显然女儿并不感激母亲的用心良苦。在女儿的自白中,我们听到了令人心碎的心里话:

你觉得爸爸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好的人。

你喜欢妈妈吗?

——我不喜欢妈妈,也讨厌妈妈,不想和她在一起……

为什么总说妈妈是假妈妈,那真妈妈呢?

——真妈妈丢了。

而杭州6岁女孩的日常,不过是当下很多家庭的“缩影”罢了。

在纪录片《起跑线》中北京的一名7岁女孩,也有着同样的烦恼。在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孩子被泡在了兴趣班里。因为参加的项目实在是太多,往往上课都需要跑着去,别说休息时间了,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少的可怜,常常草草了事。

好不容易迎来的周六,女孩却依旧要在7点起床,抓紧时间洗漱后,迎来了忙碌的一天。上午9点到10点这一个小时里,她在母亲的注视下弹奏尤克里里。短暂休息一会后,11点到12点,还需要上声乐课。

而上午只是忙碌一天中的一小部分,下午1点到5点,女孩几乎都在各大补习班之间徘徊,而最终换来的,不过是母亲的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尤其是年轻父母,更是家中只有一个宝贝。当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胎教,开始上学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立刻安排上,生怕落下同龄人一步。

其实,归根究底不过是父母的焦虑,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在升学这种关键时刻,就只能等着被淘汰。

但是却在教育的过程中,忘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父母的焦虑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多少父母通过疯狂报名、参加补习班缓解了自己的焦虑,自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殊不知这只会让孩子变得越发排斥,甚至开始逃避。

而在此过程中,父母们却还在不断强迫孩子们参加,6、7岁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过于强势,慢慢浮现出2大“致命”的危害。

1、拒绝和父母交流

在很多专家的教育之道里,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和孩子做朋友的字眼。当彼此成为朋友的时候,沟通也就变得更加的紧密。相互地了解和汇报每天的情况,也能够让父母实时掌握孩子的状况。

过分强势的父母,自然让孩子不敢接近,也就更不敢沟通了。在一个个校园暴力的背后,很多时候都藏着不会沟通的父母。不断安排大量的补习班,每天推着孩子进步与前进,孩子内心的抵触心理应该引起父母们的重视。

2、性格变得懦弱

孩子本是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但是强势的父母,每天都将他们按在大量的任务里,紧张又严肃的氛围,让他们慢慢丢失了孩子的那份纯真。长此以往,内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常说抑郁症只有成年人才会有,其实儿童也有不小的患病可能性。强势的家长在本就糟糕的心理状态下,不断的施压,往往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最后只有一个结果:耽误孩子的一生。

那么,面对这个常见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家长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1、拒绝盲目“抢跑”。每个孩子都有其内在的成长规律,一味地抢跑或者提前学习有害无益。相信孩子,水到渠成能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而现在很多的幼儿班,也不再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正是抓住了其中的精髓。

2、学会沟通技巧。当父母以一种强硬的态度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的时候,往往就是忘记了学会沟通。孩子可能按照要求去做了,但是绝对不是他们的真实想法。好的父母应该学会引导和协商,这样的技巧绝对赢过命令和安排,能够更好地释放孩子的天性,激发潜能。

3、学会释放自己的焦虑。简单理解,就是从自己过度焦虑的育儿心态中走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自己身上,而不是强迫孩子。“我小时候没学过钢琴,所以我的孩子必须学”,成为不少父母的口头禅。当父母能够从提升自我出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给孩子带来感染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实话,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父母,尤其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在严峻的教育大环境下,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只能逼着孩子往前走。

但作为父母也应该明白,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我们以为的“好未来”可能并不是他们期待的,父母应该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光,在他们迷茫无措的时候为其指引,而不是作为他们的拐杖,代替孩子走路。

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赋予孩子独立行走的能力,而不是代替他们走路,过度的控制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掌握好教育中的“度”,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