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慢热的喜(爸妈进化论主笔)
最近,在微博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陕西西安,一位42岁的父亲与18岁的女儿共同入学,成了大一新生。
父亲党诚是99年的退伍兵,退伍后一直在西安翻译学院从事校园保卫工作,通过“百万扩招”计划入学工商管理专业,女儿则考入学前教育专业。
记者采访时,女儿党白雪说:她希望和爸爸互相监督,一同进步。
父女俩一同上学的画面,可以说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了。
家长群里一众老母亲感叹:好励志,果然父母认真的样子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让我哭笑不得的事情。
朋友燕子生了宝宝之后就当了全职妈妈,她担心老公一个人养家压力太大,便在网上找了个线上客服的兼职工作。
线上客服需要长时间看手机,燕子平日里除了做饭睡觉,其余时间基本都要回复消息。
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燕子的老公带着孩子,我问她:“妈妈呢?怎么不跟你们一起出来玩。”
“妈妈看手机。”一个2岁半的孩子,短短5个字的回答却让我一下子愣住了。
3岁不到的孩子,她知道什么呢?妈妈是在工作啊,这她当然不知道,但是只知道她看到的,是妈妈整天看着手机。
老舍先生说过: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为人父母,谁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不知道,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起跑线。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都来自于家庭。或者说,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很久以前看到过一个视频,短短十几秒,却让我一直都很难忘记。
有一辆大型货车在运送山竹途中,出现了交通事故。
司机原本打算把车上的山竹贱卖,刚开始也有好心人买,当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发生了哄抢,还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抢。
结果,价值上万的山竹,司机最后只收回了几千元。
面对需要帮助的司机,这些家长本该教育孩子如何“助人为乐”,现在反而领着孩子“趁火打劫”,不禁让人疑问:这究竟是要给孩子怎样的价值观?
人智学研究发现,七岁之前的孩子是一个全然的“感知器官”。
他们全身就像一个大眼睛,会环绕他们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印象,而这种印象会传入孩子的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系统。
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一边是父母在读书,孩子也拿着一本书在看;
画风一变,照片另一边上的父母拿着手机,而身边的孩子也凑上来一起看。
有人问:“你是怎样劝说你的孩子去阅读而不是玩各种电子设备的呢?”
一位妈妈说:“孩子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父母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引导,这里面既包含有好的部分,当然也有父母的某些坏习惯。
如作家托尔斯泰说的: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父母身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所期待孩子的样子,也就深深藏在你自己身上。
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出现了某些问题,也许父母可以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答案。
台湾心理学家林昆辉老师在《家庭心理学》一书中提到:你的孩子快乐吗?如何教导孩子拥有快乐的生活观呢?
首先,父母自身必须先快乐。不快乐的父母,如何能教养出快乐的子女呢?
深表赞同。
充满正能量、乐观积极的父母带给孩子的也一定是阳光和温暖,闪耀着爱的光芒,赐予孩子无限的光亮。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是否很重要,是否会影响到子女长大后的为人处事,举止形态,?
网友们是这样回答的:
“太重要了,我非常讨厌现在的自己,因为家庭的言传身教吧。
其实父母并不是特别不靠谱的父母,只是自己现在的眼界跟以前不同了,再看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深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就算我有智商,可是没有毅力,没有情商,只能处处碰壁啊…”
“说实话,家庭最重要,学校只是学习的地方,你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在7-20岁就形成了,最主要的还是来源于你父母的思想观念也有家族的影响。”
“言传没啥用,关键得身教。小孩子有啥毛病别先指责先反省自己有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指望孩子能做到。”
现实生活中,我们缺的往往不是100分的孩子,而是合格的家长。
要想教出一个好孩子,父母必须先成长。
父母怎样做,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1、第一步,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塑造一个优秀的孩子,至少要从六个方面出力:
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因素。其中家庭排在第一位。
所以,父母应当成为孩子的榜样。
杨绛先生和丈夫钱钟书都很喜欢看书,《我们仨》一书中有一段我们喜欢。
书中写到:“她看我们看书,就来抢我们的书。我们为她买一只高凳,买一本大书——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的全集,字小书大,没人要,很便宜。
她坐在高凳里,前面摊一本大书,手里拿一支铅笔,学我们样,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
我们看书,她安安静静自己一人画书。”
在杨绛先生的笔下,女儿钱媛很小就会识字看书,不仅读书读得快,连手指翻书很快的样子也和爸爸钱钟书一般。
许多父母要求孩子多阅读多看书,但又有多少父母可以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阅读看书呢?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位叫吴辉的父亲,是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的副教授。
在女儿高三的时候给女儿写了一封信,并在高考后将信交给了女儿。
信中他提到,要女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我主要是想说怎么做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我主动给一位老人让座。当时你和君姐都说,没想到我会给人让座。
我问你们,老师不就是这样教你们的?你们说是,只是觉得做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
这位父亲的行为,大概就是:“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最好体现了吧。
2、做学习型父母
有人说,家长不学习,就像医生无证行医。
面对孩子,每一位负责任的家长都应该保持持续性的学习。
《三字经》中有记载: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讲的就是父亲为了孩子发奋读书的故事。
苏洵年少无为,很早就结了婚,却担心一事无成的自己教不好孩子。
于是他在二十七岁的时候,终于下定决心读书,哪怕考不上科举,也要做学问,给孩子做好榜样。
这个大器晚成的父亲,练出了北宋两大才子,就是苏轼和苏辙。
持续学习,是一个人最高水平的自律,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跟孩子一起进步。
父母学习,对于孩子的学习是带动性作用。
3、和孩子互相监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暴露在孩子面前,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和孩子做一个互相监督监督的约定。
我写作的时候总是会忘我的跷起二郎腿,这个时候我的孩子会提醒我:“妈妈,跷二郎腿是不好的习惯哦。”
我们总是习惯对孩子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乖巧,懂事。但是做父母就没有要求吗?
没有不好的父母,只有无知的父母。因为他们没有走出教育的误区。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因为他们没能接受到正确的教育。
作者简介:慢热的喜,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努力自律,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